解说词配音的叙述方式

发表日期:2024-07-30 09:55:26

解说词是一种解释、解释和介绍人物、图片、展品或旅游景观的应用风格。本文研究了电视纪录片的评论。自1958年以来,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业界对纪录片的艺术形式进行了全新的思考和实践,包括对其解说词的应用、作用和特点的探索。以下小系列将与大家分享新时期电视纪录片解说词配音的叙事特点。

纪录片的评论不是独立的,它与图片、文本和其他元素形成了一个整体。

从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优质部电视纪录片《英雄信阳人》(1958年,另一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九周年》)到80年代的《长江》(1983年),中国电视纪录片的评论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脱离具体的电视画面,评论词可以独立写,画面是基于事先写好的。成为解说词的附属品。事实上,影视偏向于视觉,以动态画面为主要表现元素。电影和电视实际上更倾向于视觉,以动态图片为主要的表达元素。然而,当时,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纪录片首先忽视了纪录片和艺术的本质特征以及电视媒体的物理优势。

  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电视纪录片经历了转型,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从技术上讲,ENG设备的使用使声画合一成为一种常见的方式;从概念上讲,纪录片的纪录片本质已经回归,是的“真实”不断深入了解。ENG设备是一种技术,使拍摄的画面能够拾取现场人物的声音和自然声音。它改变了纪录片主要依靠评论、组织拍摄和补充拍摄的情况,突出了画面的主体性,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有助于纠正评论在纪录片中的地位。在《台北故宫》的每一集中,都有现场采访的同期声和现场效果声(如声音)。他们用解说词代替解释画面的意义,或者用解说词讲述叙述者经历过的故事,从而不断改变电视叙事的手法。

  此外,概念的变化,即纪录片纪录片本质的回归,使每个人都更加关注图片在纪录片中的作用。如果你能用图片清楚地表达出来,尽量不要使用评论。因为在人们的意识中,图片的真实性更强,评论非常主观,评论越多,个人或团体的思想干预就越深。从纪录片发展的这一趋势来看,评论只能是一种补充电视元素,而不是独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