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感,是配音员“我们必须想象和感受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我们必须从感觉上认识到观众的心理、要求、愿望和情感,从而调动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使他们处于运动状态”。配音时,配音员要在心中腾出一个消费者形象,即传递信息的对象。图像越生动具体,配音员对声音表达的把握就越有效。
对象感是使思想和情感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方式和手段。配音人员缺乏对象感,主要是因为在黑暗封闭的配音室里没有观众实体,无法得到视听者的反馈。然而,工作的特殊性要求配音人员在麦克风前有相应的情绪,并学会与观众进行真实的沟通。
那配音员如何获得对象感呢?
对于配音人员来说,要通过自己的合理联想和想象来具体想象对象的存在,必须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考虑,质量是非常基本的:
数量是指性别、年龄、职业、人数……对象(目标受众)的一般情况。由于这些“目标受众”在“量”不同的配音员会有不同的声音形式。比如年龄,广告对消费者的整体分类通常是18—24岁、24—36岁、25—49岁、49—65岁以上,65岁以上。比如学龄前儿童、青少年、女生说话时,语气、音量、速度、亲切感都会发生变化。又如人数,是对一个人说话,还是对几十、几百人说话?配音员应该窃窃私语,正常说话还是大喊大叫?
质量方面,指的是环境、氛围、心理、素养……相关对象的个性要求。以“环境”例如,家庭清洁产品在日间电视节目和肥皂剧中销售,旨在吸引女性观众——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肥皂”剧。在体育节目中,啤酒广告主要推荐给男性观众。
配音员的声音在获得对象感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一旦对特定对象有了想法,配音员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问题。一般来说,配音员与想象中特定对象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但不能简单地认定为唯一不可改变的关系。面对朋友、亲戚、同事、孩子等,这种话语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语言的样式也在悄然变化。对象感越具体,配音时的语言表达就越有分寸感,越合适。
“对象感”就是要求配音员配音时,能够注意每一句话“目的地”和“归宿”。所谓“及于受众”,就是要“由己达人”“及于耳际”“达于脑际”“化入心田”。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基于对周围人的理解和熟悉,我们也会从众生中选择非常适合剧本情境的个人或群体“对象”,首先,活跃在我们的脑海中,然后融化在配音语言中,进入这个人或这个群体的相似和相似的感应圈。即使当时没有这些个人或群体在场,也会毫无例外地被抓住“对象”接受和感染。对象在创作主体心目中越生动,就越能激发创作热情;话语的方向性越强,观众接受心理的愿望就越强。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隐含的读者”它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对象感”,它是有声语言创作主体的必要和重要核心要素,需要全心全意的体验、积累和训练。
选择一个“对象”作为广告的目标受众会自动影响声音的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和陌生人说话的方式不同于和朋友说话的方式。同样,我们以不同的方式与孩子和成年人交谈,以不同的方式与生病的人和健康的人交谈。在配音中,麦克风周围的空间必须被个性化的声音所取代,以唤起促进故事发展所需的情感暗示。所有个性化的选择都必须很容易实现,因为配音需要以极快的速度为客户录音和交付。
生活中可以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尤其是他们的消费困惑和经历。可能是想起一个让你觉得幼稚调皮的老朋友的感觉;也可能是回忆起和祖母的电话,让你为没有经常拜访她而感到内疚;或者详细描述一个和老板的对话,可以让你生气或者自豪。记住,只要它们是真诚的,所有的感觉都是合理的。只要是真实情感的体现,感觉就没有对错之分。
好了,以上内容是我们本期关于配音对象感的相关信息。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小编也希望你的朋友能从上面的内容中得到你想知道的内容。当然,如果你的朋友对配音感兴趣,你也可以继续在知声教育中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上一篇:广告配音中的重音类型
上一篇:配音员如何搭建配音系统?